当前位置: 首页>走进乐译通>行业新闻

大清留美幼童——洋务运动中被遗忘的译者群体

发布人:天津翻译公司|翻译服务|专业翻译|人工翻译|翻译公司|乐译通翻译     发布日期:2015-06-25     浏览次数:3143次     返回上一页

留美缘由

洋务派于1862年起陆续兴办同文三馆和福建船政学堂,但仍未能满足以洋务自强的需求,故于1871年提出官派留学生计划。该计划“固属中华创始之举,抑亦古来未有之事”,受到重重阻挠,在1872年才完成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。这些学生出洋时是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男童,故史称“大清留美幼童”(下文简称“幼童”)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120名幼童广东籍计83人,约占69%”;粤童中香山籍计39人,约占全国1/3,其直接原因是留学计划功臣容闳的影响,间接原因是岭南地区的外贸和翻译历史;容闳是广东香山人,而香山林进澳门和广州,早有民间通事、买办之人自学夷语与洋人做起买卖谋生。容闳遭难入读传教士办的西塾并赴美留学,也因“通商”而后,所谓洋务渐趋重要,吾父母欲先着人鞭,冀儿子能出人头地,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”容闳1854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曾任翻译和买办,后来向洋务派提出留学计划并得以实行,并在招生困难之际被派回广东招生。家乡父老也希望其子弟通过夷语、当翻译、办洋务而“出人头地”,便同意送子出洋。部分幼童的洋务家庭关系,更为其被迫召回后谋得发展出路。
  更多。。